溫州東甌大橋加固修理工程進入蛙人下水作業期間。昨天下午,在大橋加固修理工程現場,一名蛙人下水從事樁基鋼護筒裝置作業。一個半小時后,大橋一根樁基剩余的鋼護筒螺栓裝置使命完結。
當天下午4時,甌江水翻涌著從東甌大橋橋墩旁卷過。26歲的蛙人梁波穿上了潛水服,預備開端當天的作業。
“潛水工人的主要使命就是給樁基的鋼護筒上螺栓。”施工單位工程項目副經理鄧波說。
正值退潮,顯露水面的樁基外表能夠看出斑斕的破損,還顯露了有些銹蝕的鋼筋。“主要是江水的沖刷、腐蝕所造成的,水下有些狀況比擬嚴重。” 鄧波說,這些破損的樁基外將被圍上鋼護筒,從頭進行混凝土澆筑。
“依據水深,一個樁基需求裝置三四節鋼護筒,每節鋼護筒由兩片組成,經過螺栓上下拼接,總重達十余噸。護筒的底部刺進江底一米多深。”項目總工高文波分析,整座大橋一共需裝置39個樁基, 共126節鋼護筒。鋼護筒和樁基之間留有15公分的空隙,護筒裝置完結后會把特制混凝土灌入空隙,起到加固橋墩的效果。
3名蛙人來自湖南常德的一家水下公司,擔任鋼護筒的水下拼接作業。每次白日退潮或平潮時,由一名蛙人穿戴特制的橡膠潛水服,口含氧氣管,還要身負10多公斤重的鉛塊下水。別的兩名蛙人在水面平臺上合作,保證空氣供應和作業安全。蛙人身掛扳手、懷揣螺栓,在水下一待往往就是兩個小時。
因為江水湍急,梁波剛一入水就被沖離了橋墩,在兩名火伴的幫忙下才從頭爬上浮船。第2次下水,蛙人才經過專用的鉤子搭住樁基外的鋼護筒,沒入水中作業。“每天的下水時刻就是退潮或平潮的幾個鐘頭,還要思考風波、水流狀況。” 鄧波說,蛙人是從12月15日開端下水作業的。
“東甌大橋下水深十五六米,不算很深,但水流比擬急,也很污濁,只能靠探索。”蛙人老曾從業十來年,最深到過八十多米的水下,依然十分當心,叮嚀另一名年青蛙人看好潛水空壓機,個人則牽著連著梁波的輸氣管,在浮船上親近調查水面的狀況。
據了解,大橋樁基加固作業占到了總工程量的近40%,多半需求在水面及水下作業,裝置作業的發展將直接影響到加固修理工程的竣工。另據市城管與執法局市政管理處有關人士分析,在東甌大橋加固修理工程竣工后,將啟用“才智城管”城市橋梁信息和預警系統,強化大橋保護保護,以保證橋梁運轉安全。
全長5.173公里的東甌大橋建成已逾12年,因橋身“病害”難題,大橋加固修理工程于上月出場施工,施工方從湖南邀請了3名蛙人助陣。
|